背影
发表日期:2023/10/18 11:00:23 出处:学校管理员 有 2108 位读者读过
白塔中学“阅达”课堂备课设计 | ||||
教学内容 | 背影 | 授课时间 |
| |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背影”的分析感知父亲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2.把握文中“我”的情感变化,深入理解文本。 3.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写法。 4.品味本文质朴典雅的语言。 5.把握写人记事散文的基本特征,学会欣赏写人记事散文。
| |||
过 程 设 计 | 备 注 | |||
阅 思 达 |
(二)联系旧知 : 复习《春》再次感受他的语言风格,引出《背影》是怎样的语言风格。 (三)精选练习: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在文中是一以贯之的。请你在文中找到那些令你无比感动的瞬间,理解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1.父亲对儿子说的话令人感动。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2.细节部分令人感动。 (1)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2)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四)资源链接: 写作背景,《背影》是记事散文,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往事。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20岁,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五)形成体会:(1)写人记事散文通常记叙一件事或多件事表达某个主题,突出某个人物形象。如本文则通过车站送别突出父子情深的主题,突出了父亲的形象。 (2)记一件事时要记录典型事件、代表性事件,要为主题服务。如本文在记事时,着重选用车站送别事件,重点突出送别时的背影而取得了成功。 1.学生朗读课文。 2.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目标导学一:重点探究,分析“背影” 1.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这几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2.请认真研读第6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父亲背影的。 3.第6段中,作者两次描写父亲的背影,并两次说忍不住落下泪来,这是为什么?请你分析作者在此表达的情感。 4.分析第6段可知,本文的重点在通过父亲的背影表达父子之情,那么又为何要写与背影无关的第2—5段呢?请你简要分析。 5.探究:请你结合全文,说说“背影”在文中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把握“我”的情感变化 探究: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目标导学三:赏析语言,体会“父亲”的关爱 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在文中是一以贯之的。请你在文中找到那些令你无比感动的瞬间,理解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细节部分令人感动。 (1)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2)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目标导学四:品味本文朴实典雅的语言 探究:有人说,本文语言朴素而不失典雅,匀净而不失细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请你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六)口头讲演:演讲父亲为我买桔的经过 (七)纸笔训练:学以致用,学习刻画形象 点拨:作者在描写父亲背影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外貌描写与动作描写的方法。在描写外貌时,抓住父亲穿着简陋与肥胖的典型特征,在动作描写中也集中体现出攀月台不易的形象。作者这种抓住典型特征做简要勾画便表现出人物形象的方法叫白描手法。 引导:在你的印象中,是否也有人给你留下过如此感动的回忆呢?请你仔细回忆当时的场景,具体到对方做了什么动作,他(她)是什么形象,或说了什么话,将他(她)记录下来,记住要表现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 (八)讨论交流:目标导学五:学文识类,探究写人记事散文基本特点 探究:文章通过回忆车站送别这件事刻画了一个“背影”形象,体现了父子情深,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散文。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结合本文说说写人记事散文的基本特点。
(九)专题陈述:如何写人叙事 (十)总结反思:学习了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写法。品味本文质朴典雅的语言。 同时也知道了把握写人记事散文的基本特征,学会了欣赏写人记事散文。 (十一)课外拓展:欣赏名人写的系列亲情散文 |
| ||
板书设计 | 人物 | |||
作业设计 | 1、 完成课后习题 2、 写你父亲(或母亲)送你上学的一个“背影”或一个场面。 3、课外阅读几篇写父爱,母爱的好文章,写一篇读书笔记. | |||
教后记(手写) | ||||
本课时的教学基本上实现了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实现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了的顿悟并在课堂中能收到真实的父爱体验。 | ||||
|